「海沒有記憶,但也可以說海有記憶,海上的浪和石頭,都必然存在著時間的刻痕。」
朗讀
40
繫。本屋:一碗菜埔雞義式燉飯的文化容量
09/04 2018
繫。本屋:一碗菜埔雞義式燉飯的文化容量

走在屏東市青島街上,一整排舊時眷村宿舍林立,傍晚老建築內燈火通明,而繫。本屋就隱身其中。由研究族群文化的孝晴與巧如一手打造的繫。本屋為本屋及侍屋結合而成,書店主體的本屋不只在選書上結合他們所學,角落更擺上了台北唐山書店與香港序言書室店長的選書,小小空間承載不同族群的樣貌,折射出屏東族群的多元性。「你會談論自由是因為有限制存在。」回想如何讓今年華文朗讀節主題「讓想像力自由」落實在屏東地區時,屏東場策劃繫。本屋主人孝晴和巧如想到的,卻是「邊界」。

 

所以對於邊界,巧如想的是延伸,不論是1960年代的革命或是現在的街頭運動,其實沒有所謂的好壞,而是要應該去思考做這件事的意義是什麼?定下邊界的意義又是什麼?於是有了屏東朗讀節的在地子題「流動的邊界」。

 

位於屏東市青島路成排的眷村宿舍,繫。本屋與侍。本屋就隱身其中。研究客家文化的孝晴與巧如不只在選書上結合他們所學,書店的另一個角落更擺上了台北水牛書店與香港序言書室店長的選書,小小空間承載不同族群的樣貌,折射出屏東族群的多元性。

 

與繫。本屋並排而置的侍。本屋,則是「飲食實驗室」,特色就是以屏東在地元素為本變換菜色。巧如說起新一季開發的菜單裡有一道「菜埔雞義式燉飯」,雖然是西餐裡頭的雞湯燉飯,但湯頭裡面加入了他們自己醃漬的蘿蔔乾,看似突兀的組合,口感卻完全不違和。如此花費心思的研究搭配,為的是先引起注意,才有進一步解說背後文化的可能。而這與他們經營書店的理念亦有所呼應:觀照想要溝通的客群,因應小孩、年輕人、老人的差異,設計不同的呈現方式。

 

「我們覺得打破邊界的方式不是否認它的存在,而是去了解它。」討論族群及文化,無可避免的需要指認各自的邊界,但巧如強調如此並不是為了要貼標籤、鞏固邊界,而是為了讓不同族群破除刻板印象,「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文/史比野塔;攝/陳彥君)

指導
主辦
執行單位
合作單位
贊助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