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沒有記憶,但也可以說海有記憶,海上的浪和石頭,都必然存在著時間的刻痕。」
朗讀
40
杜祖業:沒有反叛 沒有時尚
09/04 2018
杜祖業:沒有反叛 沒有時尚

週前人在巴黎,信步在左岸街頭閒逛時,忽然收到朋友的簡訊,「可以幫我買本1968年、5月革命相關的書嗎?」,想說這麼沒頭沒腦的請託是認真的嗎?我發了則訊息問我當地文青朋友,「5月革命喔,這可是今年最熱門的議題啊,好多出版社都有出版專書專刊,你去書報攤問老闆,這種東西可能不會直接擺在檯面上賣。」

 

經過Le Bon Marche百貨公司門口,一間有賣《KINFOLK》、《CEREAL》頗有規模的書報攤,我問老闆有1968嗎?他聽了二話不說轉身從後面櫃子拿出一冊,簡直像是說了某句通關密語門就打開一樣神奇。

 

專注細節深處 Margiela展現溫柔反叛

爾後有空我翻了一下這本由《世界報》(Le Monde)出的專刊,大量的黑白照片與文字,帶我回到半世紀前的巴黎,那些如今充滿觀光客的熱鬧街頭,曾經擠滿了學生,他們手持著反戰、反對法國總統戴高樂的標語與警察對峙,透過照片都可感受到空氣中迷漫著緊張味道,我才想起這個比我出生還早的年份,在20世紀那100年間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好多道高牆在那一年崩塌,即使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台灣可能被捂住耳朵聽不太到,但所留下的痕跡,在多年之後依然以各種形式牽引人們回顧。當年玩迷幻搖滾的嬉皮或高舉性解放的女權份子,最後進入主流社會當好公民,但被解放出來的反叛魂魄卻再也不可能回去,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與不同場景下,你會看到那熟悉的身影,以不同的裝扮活躍著。

 

隔日我去裝飾藝術博物館看「Margiela: The Hermès  Years」展,不少熱衷一擲千金狂蒐Kelly、Birkin的愛瑪仕粉也未必知道1997年到2003年這段期間,來自比利時安特衛普(Antwerpen)、以實驗解構風格聞名的Martin Margiela曾經擔任過Hermès創意總監,粉絲們之所以沒有太意識到這件事,甚至連媒體也未有大篇幅的報導,因為Margiela帶進Hermès的並不是顛覆性的破壞,而是場慢速安靜的革命,當年從每季秀上實在不易看出Margiela招牌的元素,直到這場展覽,策展人是安特衛普時尚博物館的Kaat Debo,她將Margiela自家品牌設計與Hermès以白色、橙色並置在一起,我才恍然大悟反叛不必然是激情吶喊、推倒一切,也可以是如此優雅、和諧,Margiela勇於挑戰各種既定的型態,這在他自己的場子已成了粉絲與媒體最期待的驚喜,如此帶有挑釁感的元素在他魔法棒一揮之下,竟換上了實穿、高貴的面貌。

 

反叛一直是時尚進化很重要的力量,Martin Margiela展現了他對服裝史的博學,顛覆衣服既定的規則,後世跟著他這條路走的設計師不計其數,但絕大多數都是為做怪而做怪,連基礎的論述都不完整,就算一時炒起話題,也很快就消失了。近幾年異軍突起,簡直像從陰溝殺出來的VETEMENTS,僅參加了幾次時裝週就爆紅,成為年輕一代時髦買家的最愛,竄紅速度之快就跟社群時代流行熱潮一樣,你還來不及搞清楚,下一波已經被潑了滿臉水。

時裝圈對VETEMENTS設計師Demna Gvasalia頗有微詞,自從他入主BALENCIAGA後,商業上是一飛沖天、老闆笑呵呵,但許多設計擺明在吃Martin Margiela豆腐,引發議論。站在Demna Gvasalia立場,只要有聲音,管它正面負面都是好事。怪的是,Demna Gvasalia沒混過紐約和裡原宿,但他對街頭潮牌的操作手法如數家珍,突如其來不按牌理出牌的聯乘,看似休閒基本服卻標上驚人高價,有點瘋瘋的卻正中新一代Young Rich的下懷。

 

如果每一代的天職就是要反叛他們的上一代,這個從小生長在社群網路的世代

,他們從來不知什麼是物質匱乏,他們追求流行但沒有耐心,他們尋找屬於符合他們價值觀的符號,VETEMENTS也好、Off-White也罷,長一輩的時尚人看他們的設計大多搖頭,說用料、說剪裁,都跟下過苦功、才華洋溢的傳統設計師相去甚遠,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造勢、炒話題的功力一流,而且不是一般公關公司操作得出來,他們抓到Young Rich反叛既有時尚精品的心態,Young Rich從小穿金戴銀、吃好喝好,只有高質感東西才看得上眼,但又不想走爸媽叔姨那種精品路,花高價買看似廉價品的吊詭把戲最得他們的心,滿足了反叛的癮,也讓我等「老一輩」人士吃驚害怕,驚的是這麼貴還要排隊搶,怕的是你若不去瞭解認識他們隨時被打為落伍老人。

 

新時代迎面衝擊,我選擇堅持反骨

在這個典範劇烈轉移的時代,擁抱新科技、新發明似乎比較政治正確,如果你不從,立刻會有人提出19世紀支持馬車抗拒汽車的例子來類比你的顢頇無知。從歷史進化看來,新時代到來時必然有守舊勢力頑抗,你我大概都不希望自己被描繪成呆笨痴緩的守舊份子。但我不喜歡假裝擁抱自己不相信的東西,無論它有多麼政治正確,我不認為這個時代可以被一分為二創新與守舊,我欣賞能在傳統地盤上展現反叛精神的創意家,唯有對傳統有深入全面性瞭解的人,才知道罩門在哪,一出手就打得它倒地不起,但它輸得心服口服,甚至爬起來要拜師學藝。

 

50年前倒下的牆,某些瓦礫被留存下來供人膜拜,Dior今年辦的時裝大秀直接以1968為名,紀念當年上街抗議爭取女權的5月革命份子,一套十幾、二十萬的華服與女權是何關係我不明白,不過1968那一年所發生的事,留下了太多太多有形、無形、真實、虛假的遺產,反叛可以是商業行銷手段、反叛結果可能是一片虛無、反叛容易被利用變成有心人工具,但我們還是要反叛,就像在寒冷的高山上,只能不斷地運動身體才能產生熱能,反叛是不分世代的,哪天讓我們來顛覆低俗噁爛的Youtuber也不賴啊!憑什麼說這就是年輕人最愛的表達方式,當個保有反叛精神的守舊派,我想我會活得開心自在些!(作者為《GQ》國際中文版總編輯)
指導
主辦
執行單位
合作單位
贊助單位